校地协同绘就“劳动育人”新图景——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林莓莓草莓园共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25-11-18访问数:14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拓展劳动教育实践路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11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林莓莓草莓园举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挂牌仪式江苏省劳动模范、林莓莓草莓园负责人林亚萍,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歧范,学院全体教师及草莓园技术骨干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标志着双方在深化劳动教育、推进校地协同育人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仪式现场,林亚萍以“扎根土地的创新与坚守”为题,用朴实的语言、鲜活的案例,向在场师生讲述了自己十余年的农业创业历程。从最初租地建棚的“摸着石头过河”,到成立“林亚萍劳模创新工作室”汇聚技术力量,从应对台风、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应急举措,到深耕市场调研的精准决策,她的分享充满了“泥土味”与“奋斗劲”。

谈及创新突破,林亚萍特意提到草莓酒的研发历程:“每年草莓旺季总有部分果实因品相问题难以销售,扔了可惜,我们就带着团队跑酒厂、跑学校科研机构,终于酿出了酸甜适口的草莓酒她还现场展示了草莓酒、草莓酱等深加工产品,让师生们直观感受到“农产品增值”的创新路径。其扎根农业、敢闯敢试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们,也让师生们对“劳动创造价值、创新驱动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随后,吴歧范与林亚萍共同为“苏州高博职业学院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揭牌

吴歧范在随后的总结发言中,对林莓莓草莓园在农业创新、乡村振兴中的贡献予以高度评价,他指出:林亚萍女士不仅用劳动实现了个人价值,更用创新思维激活了农业发展活力,既满足了老百姓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又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主动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平台,用实际行动支持教育事业,这种担当值得大家学习。”吴歧范介绍了近年来我校在劳动教育方面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表示此次与林莓莓草莓园合作共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正是看中了这里丰富的农业实践资源和深厚的劳模文化底蕴。他强调,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动手干活,更要引导他们懂劳动、爱劳动、会劳动江苏作为全国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农业领域蕴含着大量可探索、可实践的项目,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希望同学们能走出教室、走进田间,在认识农作物、参与农事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乐趣与价值,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吴歧范院长表示今天的挂牌仪式只是一个开始,希望通过长期、紧密合作,把这里打造成集劳动实践、思政教育、乡村振兴研究于一体的优质平台。

仪式结束后,师生代表还在林亚萍的带领下,走进草莓大棚,实地学习草莓育苗、疏花疏果等农事操作,亲身感受劳动的魅力,为此次挂牌仪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此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共建,既是我校落实“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生动实践,也是校地协同助力乡村振兴、传承劳动精神的有益探索。随着后续合作的逐步落地,这片充满生机的草莓园,将成为学生们感知农业文明、锤炼劳动本领的第二课堂,也将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让劳动的种子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让创新的力量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持续生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孙依晨供稿



返回原图
/